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微信号:fudandx
E-mail:fudan.mba@163.com
第三届复旦金融论坛成功举行
2018年6月13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数据学院、管理学院以及Paul and Marcia Wythes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18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FERM)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当日下午1时,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18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FERM)暨第三届复旦金融论坛在复旦大学子彬院205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和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对中国当前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现状的真知灼见。
论坛的开幕式和第一专场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金清教授主持。
论坛专场一主要围绕“金融开放与宏观金融风险”展开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客座研究员张承惠教授从我国金融安全领域研究深度,市场、监管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风险现状及有关研究展开讨论。
上海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金晓斌研究员总结并肯定了张承惠教授所指出的现有金融风险研究中的问题,并建议从加强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加强金融立法以及提高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职业操守三个方案来加快推进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防范。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利辉教授结合我国金融市场以商业银行与信贷融资为主的特点,对产融结合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田教授表示当前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对于企业创新支持不足,而我国政府所推行的产融结合政策对促进企业创新有积极作用。他认为,这一政策具有正向资源协同效应与负向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表明,产融结合政策有效地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多元大股东制度有利于缓解产融结合的负向效应。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曹廷求教授认为田利辉教授在实证检验产融结合政策效果方面所做出了贡献,并分享了有关产融结合政策潜在的负外部性的思考和建议。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亚教授指出,我国信贷市场存在市场分割的情况,而信贷市场的分割程度影响了我国的利率传导效率。结合十九大报告,刘莉亚教授提出了建立统一市场利率导向的贷款定价基准体系等结论建议。
教育部长江学者、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方颖教授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问题,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重要价值。这一问题有详细的逻辑链条,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更丰富的理解。方教授同时指出市场分割的原因以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等潜在方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易行健教授指出,信贷增长具有逆周期性,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广义货币与GDP 之比、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及广义信贷与GDP 之比滞后项在内的诸多变量,显著影响了一国或经济体的信贷扩张。金融体系差异、金融机构管理与绩效差异、股市与房市差异、国家财政状况差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制度差异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广义信贷与GDP 之比。
复旦大学资产评估中心主任杨青教授指出08年金融危机后,业界看到信贷之巅的现象,学界需要研究原因,并高度肯定了易行健教授在解释我国信贷扩张原因这一重要议题上所做出的贡献。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量化投资研究所所长李勇教授总结了国外的FOF基金发展经验,并指出我国发展FOF基金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资产荒时代下的资产配置需求问题,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复旦经济学院陆前进教授从FOF基金中美两国发展对比,以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李勇教授的研究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用“三高一低”总结了全球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并指出中美贸易战和国内高杠杆是我国当前宏观金融风险中重要的外部与内部风险。
辽宁省金融研究中心及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曲昭光教授认为邵宇博士的观点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价值,并指出中国当前的金融风险管理要关注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之间的关联。
在简短的茶歇后,论坛专场二由南京大学-牛津大学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李心丹教授主持,主要围绕“金融开放与微观金融风险”展开讨论。
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仲飞教授给出他对于信贷扩张、影子银行与资产价格通胀三者间相互关系的观点。他首先分析了房屋限购与产业信贷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对金融安全防范的几点思考。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周光友副教授点评认为,银行信贷应该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另外,应当正确看待影子银行出现的合理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注意因势利导,保证资金合理配置,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熊熊教授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角度,尝试解释资产定价中著名的“高风险低收益之谜”。他认为,传统金融理论假设投资者信念相同,且无卖空限制。这一假设的不成立导致了上述谜题的出现。他发现,beta值越高的股票,以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来度量的投资者信念的异质性越高。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姚京副教授在点评中指出,研究金融学中的风险收益经典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他同时提出了在A股市场使用异质性信念度量指标,以及投资者可能对股票现金流背后的实体经济存在信念分歧等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郭晔教授认为我国的影子银行演变模式不同于美国,并指出当前中国的影子银行可以视为第四代影子银行。她发现,当前的影子银行模式是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认为,影子银行是中国深度金融化的表征,但同时又可能是系统性风险积聚的地带,对影子银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教授对我国的分析师监管政策效果表达了自己看法,他认为2012年推出的监管政策有效地抑制了分析师的过度乐观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冉生欣副教授肯定了这一研究在政策制定层面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吴文锋教授对股灾时期国家队救市表现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发现,代表政府救市的平准基金有效地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波动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副主任宋军副教授认为这一研究主题非常有趣且兼具现实意义。同时,她也建议吴教授可以进一步分析平准基金的波动率抑制效应是否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公平性与市场效率。
最后,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杨子晖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这一主题上的研究。他借助前沿网络拓扑方法,发现随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中国股票市场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大。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徐明东副教授肯定了该研究方法的前沿性,并建议杨教授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尝试识别各种政策不确定性的来源及其传导机制。
随着下半场讨论的圆满结束,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全体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为我国金融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搭建了高层次的平台,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我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研究开拓了新视野,为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瓶颈突破、持续发展贡献了新力量。至此,2018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复旦金融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