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微信号:fudandx
E-mail:fudan.mba@163.com
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活动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2016年9月11日下午一点,我带着激动和忐忑不安,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新校友,第一次参加了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的活动。
今年6月份,我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经过对个人和家庭因素的综合考虑,决定到集山水灵气的海滨城市青岛工作。在毕业前,我就对离校之后的生活有些紧张,毕竟终于要离开已经习惯了的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和每每在一起高谈阔论的同学们,到一个我从未生活过的城市工作,略略有些失群之鸟的悲哀。
然而就在一个阳光灿烂却又极为普通的早晨,我收到了邢国岐师兄的微信,把我拉进了青岛校友的微信群,还添加了几位师兄师姐为好友。瞬间我就被青岛复旦人的热情所感染了,每天看到群里的热烈讨论以及师兄师姐们打羽毛球、玩帆船的照片,不仅缓和了我对未来的迷茫,并且激起了我对青岛生活的向往。
这次校友会活动的地点是崂山区丽达广场里的U咖啡,闹中取静,别有洞天,门口有复旦青岛校友会活动基地的标志。一进门就收到了漂亮的服务员妹妹温馨的微笑和周到的引领,咖啡馆北欧极简主义的设计渗透着哲思,二楼文化墙一角有和青岛校友会、和复旦有关的刊物、书籍。桌子上精致的点心散发着淡淡的甜香,气质不凡的师兄师姐们在相互交流,不禁有一种徜徉于十八世纪巴黎的哲学家沙龙之感。后来才知道,桌子上的面包和月饼是曲秋霞师姐亲手制作的。
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活动基地揭牌仪式,欢迎新校友暨读书烘焙俱乐部活动在一点四十分正式开始了。姜立安秘书长主持了活动,总结了校友会近期的工作和对未来的展望。姜师兄的讲话让我真正意识到青岛复旦人是一个多么有生机有活力的群体,复旦青岛校友会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家庭,它已经成了每一个复旦人在青岛生活的一部分。母校的烙印不知不觉地打在了每一个复旦人的心里,恒久不变,不管我们走过了哪里,要到哪里去。是柔和而坚定、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把我们从各行各业联系到了一起。我顿时感到,自己在青岛,有了依靠和支撑。
随后,王德春会长向大家致辞表示欢迎。U咖啡的经理梁丽女士也诚恳地向大家致辞,她说:“当我喜欢你们的时候,正好你们也喜欢我,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多亏了U咖啡别致、优雅的文化环境,我们温暖的大家庭才有了这一处悦读、静思之所。
老会长周迪颐与王德春会长共同为青岛校友会活动基地揭牌。当大红绸缎落下,复旦青岛校友会的徽标赫然显现出来的时候,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是对新校友的欢迎仪式,三位新校友自我介绍后,周老会长致辞,介绍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希望新校友热爱青岛,热爱校友会。得知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项目的启动,名校与名城融合,我觉得这也将成为我们每一个青岛复旦人的骄傲。
读书会活动是青岛校友会活动的文化亮点,不管工作有多忙,复旦人永远都保持着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次的校友会更是请到了王辉湘和韩秀文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探讨《周易》。
王辉湘先生博览群书,国学学养深厚,对周易的研读出神入化,还曾用甲骨文书写了整部周易。
王先生在讲课时,专门提到了复旦大学的校名。我原先就知道复旦大学的校名出自《尚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也时常从黄浦江边的高楼上看见霓虹灯打出来的“震旦”两个字,只是感觉很深奥,却不知道里面也有周易的缘故。听课中知道,周易里的“震”是早晨的意思,是万物的初始与希望,在中国动荡的年代,马相伯先生写下“震旦”两个字,从‘‘震旦’’再到‘‘复旦’’,凝结了前辈多少心血和期望啊。在王先生的宏阔深邃、韩老师的娓娓道来的易学氛围里,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次校友会活动,使我有机会得见好些从前只是听说过仰慕着的校友。他们都是青岛各行各业的精英。高山仰止,若以师兄师姐相称,必然是冒昧了,但他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又回想起了光华楼前的青青草坪和刚刚结束的那段求学的岁月。多才多艺的梁红师姐百闻不如一见,王德春等师兄都是医学界的先锋,周老会长气宇非凡,精神矍铄,宛如天人。
接过周老会长亲切赠与我的张坤权前辈的散文体传记,感动之余,写下这篇小记。以郁纬军老会长的提联做结:长幼校友欢聚一堂易经文化共享,莘莘学子花团锦簇复旦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