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微信号:fudandx
E-mail:fudan.mba@163.com
重振海派商业雄风 | 复旦大学EMBA教授点金录
不久前接受某媒体采访,谈及上海商业的未来在哪里?我脱口而出,应当重振海派商业雄风。
这句话说时容易做时难。但如果不下定决心,以后的道路恐怕难上加难。
去年关于上海和深圳谁更有竞争力,深圳是否超越上海的话题,令人记忆犹新。表面上、媒体中上海人肯定不服,但静下心来思考,上海人恐怕没有那么自信。特别是在创新方面,上海也许更不自信一点。
曾几何时,创新恰恰是海派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上海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在经历了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洗礼以后,海派特色在各个领域逐步褪色。相对于万达的新型商业社区和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上海商业今天俨然是传统商业及其经营方式的代表,已经跟创新毫不沾边。
那么,今天上海商业的希望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
通过重建海派精神来重振海派商业雄风。
所谓的海派精神,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包容、创新和超越”。所以,我关于重振上海商业雄风的思考也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
第一,通过做大做强上海市场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上海商业的规模和势能。
上海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商业流通中心,汇集了来自全球和全国的供应商和需求者,从而成为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奠定了海派商业的基础。今天,这样的地位也许不能再造,但做大市场规模,做强市场势能,仍然是上海商业竞争力的基础。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索:一是充分利用上海的口岸、航运、金融、会展和人才等优势条件,充分发挥中央“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重新布局和再造上海的国际贸易格局,使上海在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充分挖掘当今全球化逆境条件下的国内市场机会,利用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走出上海,加强对中西部和农村市场的渗透,从而是上海商业在国内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通过鼓励创新,重塑上海商业的微观激励机制,从而激活海派商业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商业是高度竞争的领域,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及其变化紧密相关。如果商业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洞察能力,运营保证能力和竞争应变能力,那必然是要失去活力的。过去上海商业的最大教训之一是忽略甚至扼杀了商业企业微观激励机制,其结果是建成了规模却没有能力,布局了全国却没有合力,改进了品质却没有品牌。实际上,海派商业是有一家家鲜活的企业构成的,是由一个个鲜亮的品牌组成的。因此,海派商业的重振之路,重头戏在于鼓励创新:
一是商业组织结构和业态的创新,摈弃过去那种一味做大企业规模的思路,鼓励多种资本投入、多种业态探索;
二是技术变革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促进传统商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促进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商业运营中的应用,从而提升商业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三是面向消费者需求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的创新,重点研究在消费升级时代,上海商业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品牌创新适应顾客生活方式的演进,如何适应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如何将上下游商家和消费者整合到价值共创的平台上来等等。
跟万达和阿里巴巴相比,
海派商业创新的重点应当是回归商业本质,突显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并以精益化和个性化为发展方向。
第三,通过开放包容,建设和引进国内外一流商业品牌,重建上海商业影响力。
海派精神的核心是在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基础上,实现超越。这一点,在未来重振海派商业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开放,上海商业可能永远长不大,只有与高手合作或过招,才会成就一流商业品牌。这一点已经被上海商业过去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未来,上海商业还必须有足够的包容性,能够吸引来自国内外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在上海从事商业服务业,或与之相关的专业服务(包括金融、信息、法律、广告、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教育培训行业,从而构建有利的商业生态。如果具备了开放和包容的两大特征,必然会产生本土的卓越商业品牌,更会吸引来自国内外的领导品牌的进驻,从而使海派商业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