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微信号:fudandx
E-mail:fudan.mba@163.com
复旦EMBA|上课记-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
复旦大学EMBA研修班招生简章
课程名称: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
授课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郑明教授
一长串复杂公式背后代表什么意义?
面对密密麻麻的商业数据,如何获取价值信息?
“概率论、回归分析、线性规划”等专业味道十足的术语是不是已经让你晕头转向了?传说中的统计学和运筹学是不是就真的遥不可及?
对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来说,在处理问题时首先遇到的就是数据。正因为如此,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得出结论、并在诸多的策略中选取最优的方案,这就成为了大数据时代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能力。但繁杂的数学理论、晦涩难懂的专业概念,还有那枯燥乏味却又无比厚重的理论书籍却让许多企业管理者望而却步。
而这种挫败感没有发生在2014复旦-台大EMBA班的学生身上。在这里,并不是数学变简单了,也不是理论变浅显了,而是郑明教授所开设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课让一切都变得容易理解。
郑明教授身兼上海市质量技术应用统计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统计学会副会长、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等多重身份。扎实的学理基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她对《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一课有了极为新颖的设想和架构。
让数学道出商业本质
2014复旦-台大EMBA班学生、工科出身的黎世宏现任敦宏科技的董事长,对他来说,《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课就是一次对求学时期记忆的回溯。“这门课唤起了我曾经学习数学时的记忆,可以说其内容与数学关系十分紧密。但让我惊讶的是,郑明教授并没有用数学的框架来严格限制这门课的内容,她让我们看到了数学之外的很多东西。”
作为2014秋才入学的新生,黎世宏对一些学科的安排还保有紧张的兴奋感。“得知我们要修学《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一课时,我还特意提前翻看了参考教材,但一看之下就发现内容太难了。虽然我是理工科出身,但这些资料看不了多久就头晕脑胀,我甚至想到了在课堂上接受如此枯燥晦涩的内容将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但郑明老师讲的实在太生动了,而且很偏重实用层面,这让我几乎很少走神。”
在黎世宏看来,郑明教授的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清楚这门课在EMBA课表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这门课注重数学基础,但郑老师从来不用数学来压我们,她很少讲数学原理,而是将这些数据、公式提炼成我们能够理解的概念,并用自己特别新颖的视角,帮我们分析这些公式背后的含义和作用。”
如此一来,课业负担其实轻了不少。本来对于EMBA的学生来说,自身事务繁多,必然缺少精力像真正的大学生一样去攻读某一专业,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启迪、是视角、是思索。而郑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既符合了大家的生活节奏,也契合同学们的求学初衷,从而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往届的学长一听说是由郑老师讲这门《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就劝我们不要太紧张,可见郑老师的口碑是届届相传的!”
时至今日,黎世宏对郑老师在课上运用数学手段来分析、预测、判断商业形势的教学方法充满了敬佩之情。“还记得她曾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在课上为我们分析了一次投资组合的案例。她用科学的数据直观地告诉大家为什么组合投资会比单一投资风险低且获利好,这就是在运用统计学做决策,从数学的角度道出了商业运作的本质!”
正是因为郑老师的出色授课,同学们对她角度独到的课程内容赞许有加,也都很期待她能出版一些反映中国国情、贴切EMBA教育实情的统计学类教材。“我们都很渴望能听到郑老师更多的关于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观点,她的分析总是能让我们特别’解渴’。”黎世宏诚恳地表示。
小桥流水窥真义
与黎世宏一样,他的同班同学、上海宜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华刚拿到教参书,看到里面的内容既专业又艰深时,心里也是格外的紧张。李天华所处行业虽然不是金融,但却要求管理者具备金融的视角。“理工科出身的我,本来对金融、管理不感兴趣,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渐渐开始发现金融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以往我们很多的决策都依赖于经验和习惯,但通过郑老师这节课,我发现我对理科与金融间的关系又有了重新的认识。郑老师的案例让我明白了方法也许比结果还要重要。依靠数学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做更好的决策。”
数学和商业就如此不期而遇了。在复旦EMBA课堂上,郑老师用甜美的声音将一个个复杂难懂的数学运算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与呈现,这种尝试是大胆的,也是被所有同学所接受的。“开学时,我真的不敢想象这门课会上成什么样子,知识很难,讲解起来就不容易,而同学们又都不是为了掌握某种具体的算法来听课的。但是上了郑老师的第一节课,我就发现整个过程真的十分惬意。郑老师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兼教练,带领一班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毫无‘登山’经验的菜鸟,一起成功登上了数据分析的珠穆朗玛峰,让我们看到了之前不曾看到过的景象!”
对于全班同学而言,这个感受都是真真切切的;而黎世宏更是坦言整个学习过程“相当震撼”,“能听上郑老师这么一节课程,是我的幸运!”他还记得郑老师第一次上课便风趣地宣告道:“这门课大家不用预习了!”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正中要害,因为课程的教材来自国际权威著作,是这个领域里数一数二的精英教参;但正因为如此,内容也艰深无比,预习了也很难收获成效。“郑老师曾说,上课后再去看书效果更好。因为这就像查阅字典,首先学到了基本的内容和方法后,再去检索查阅就会轻松很多。”
虽然这门被誉为“最佳干货”和“最硬骨头”的课程内容在逐步加深,但李天华觉得完全可以hold住。“我相信班里大部分同学都还挺适应这种教学。其实课程里很多内容要是放到本科期间,可能会上一学期。可是郑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却让我们一下子掌握了要诀。听郑老师的课,当真觉得本科四年的学习恐怕还比不上这四天来的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