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微信号:fudandx
E-mail:fudan.mba@163.com
借力媒体,让企业形象“亮”起来|复旦大学EMBA资讯
朱春阳教授
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
《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项目负责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大门外望去如同一个综合性商业区。往里行至办公楼,红砖外墙又透着一份庄重。正如线上与线下媒体,互相融合,互相推动。
作为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的观点不仅常常出现在《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上,他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新媒体的创新与规范,提出了不少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建议和举措。对于媒体的特性“脾气”,朱春阳摸得很透,更懂得如何去运用。在为复旦大学EDP项目“E+领袖营”开设的《公众形象与媒体应对》一课中,他把多年研究媒体的心得化作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以富有启发性的方式传授给学员。
学术“大牛”是如何炼成的?
朱春阳的研究聚焦于传媒产业,在新媒体经济的发展与演变、企业危机传播等领域,他有着足够的发言权。作为多家传媒和咨询公司的顾问,朱春阳还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理论与实践、学界与企业界,在朱春阳这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和影响。
虽然如今的朱春阳是新闻与传媒界的学术“大牛”,但他当年进入这一领域却经历了一些曲折。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当时在大学中文系的朱春阳被这一针砭时事、直击社会痛点的节目触动,有了投身媒体的想法。“大学里我特别喜爱诗歌,原本把诗歌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焦点访谈》、《大河报》的出现令我感受到媒体的力量,希望将个人的写作能力转化为改变社会现状的力量。”
在复旦读博即将毕业时,朱春阳去北京参加《人民日报》的笔试。“距离考试还有10天,我坐火车进京。在关车厢门时,我的右手食指被车门狠狠地夹了一下,当场血流如注,整个指甲盖完全脱落了。”裹着厚厚的纱布,朱春阳根本无法用右手完成笔试,只能遗憾地与《人民日报》失之交臂。
或许这样的遗憾让新闻界少了一名优秀的记者,但却让学术界多了一名研究新闻、研究媒体的一流专家。忆起旧事,朱春阳坦言:“我是一个喜欢思考、重视思考的人,如今看来,研究工作才是最适合我的。而从事记者的那段经历,也为我后来的媒体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就在毕业时,朱春阳的第一本专著《传媒营销管理》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博士生刚毕业就能有专著出版,朱春阳凭借自己的实力争取到了留在母校任教的机会。
朱春阳说,做理论研究需要与“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思考能激发创新,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他已出版了《现代传媒集团产业链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传播》及《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以创新的视野洞察媒体,以扎实的研究作为支撑,朱春阳在传媒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建立起独到的思想框架。
化“吐糟”为创意之源
今年8月,朱春阳与复旦管院EDP项目的“E+领袖营”合作,为来自各行业的企业家学员主讲“公众形象与媒体应对”课程。
初衷:每家企业都需要好的“公众形象”
谈到该课程的设计初衷,朱春阳表示:过去20年间,中国制造的产品独领风骚。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空前危机。从理论上来说,仅仅依托低成本竞争的模式,难以抵御经济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冲击,不具有可持续性。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家精神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企业的当家人,往往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文化与风格,是企业之魂。
“以往的企业家都是躲在幕后的,并不需要抛头露面。如今谈到企业家,人们马上会想到王石、马云等,这些企业家的个人风格代表了他们企业的风格,而他们的影响力也从企业扩大到了整个行业。”企业家的公众形象与企业形象有着越来越强的关联性,塑造好自己的公众形象,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式:让案例说话,与媒体“共舞”
为此,朱春阳在课程设置上,不仅先从理论梳理出一个整体的框架,还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如何塑造公众形象。“有些案例清楚地表明,塑造公众形象如果操作得不好,会起到反作用。例如想要突出领导是骑车上班,却没发现他把车骑到了机动车道上。这种塑造非常表面化,在线下媒体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绝对是弄巧成拙。”
课程的另外一个重点是企业的媒体应对与危机公关。“如今许多企业都会遇到信用危机,是被动防守还是主动沟通,这就需要领导者了解传媒业的现状,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最佳的应对方案。”朱春阳特别提到,以往的企业只需处理好占客户数20%的那一部分大客户,便能获得近80%的利润。而如今的现状是,任何一个用户都能通过网络表达对产品的不满,这些负面评论会产生成倍的影响。
相比过去,如今的企业不得不认真对待每一个用户的反馈。“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企业所获得的产品反馈也成倍增长的了。这些反馈可以促进产品的不断完善,还能为企业提供详细的市场需求。如今的企业家,不能再将用户放在企业的对立面,而是要站在用户的立场考虑问题。充分利用媒体这一工具,将它作为互动沟通的平台,通过良好的互动让用户成为促进企业发展最大的创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