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微信号:fudandx
E-mail:fudan.mba@163.com
【EMBA研修班】苏勇:“洋”知识不能完全解决“土”问题
作者苏勇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系主任,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研究管理学的学者都知道,在管理学界有一个世界性盛会,那就是美国管理学年会,英文名字叫做Academy of Management,简称(AOM)。为什么美国管理学的年会成为管理学界的世界性盛会?这就要追溯到管理学的源头。1911年,有一个名叫泰罗(Tyler,一译泰勒)的美国人,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科学管理原理》,泰罗以自己长期企业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颇具理论色彩的管理概念,自此开启了管理科学的先河,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科学从那时起诞生了,泰罗也被尊称为“管理之父”。自那以后100多年来,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和美国企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管理学家对于管理学理论的孜孜以求和不断创新,长期以来,美国成为世界管理学的中心。
“管理之父”泰罗
上述现象的存在,固然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合理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而且到了今天,我们应该勇于打破对于西方管理学的迷思,更加全面客观地来认识管理学的构成及其走向。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代世界形势变化多端,文化更加多元,各类组织所面临的形势更为纷繁复杂。单单依靠西方社会环境下所建构的管理学,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社会中的组织管理问题,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很多东方企业已经深受“食洋不化”之苦。另一方面,西方管理学理论甚至也不能完全解决西方企业自身很多管理问题。历史实践证明,过去被我们奉为经典、管理学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从各个角度反复推介的西方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林证券、花旗银行等曾经有着耀人光环的公司,在2008年前后的金融危机中都纷纷落马,有的甚至面临破产!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名声如雷贯耳的企业,无不是完全按照所谓西方最标准、最经典的管理学理论来进行管理的,被尊崇为企业管理的样板,其管理模式曾被全球众多企业争相仿效。但如今这些公司曾经发生的管理困境也非常清晰地证明:西方管理学理论并非完美无缺。
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过了30多年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偏重于学习和运用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概念、方法与工具,进而对我国的各种管理现象进行诠释,这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可称之为“模仿式创新”的前奏,即主要是模仿。但是,如今也到了改变西方管理学理论一统天下的时候。在西方管理学界强势的话语权威下,非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观念与方式受到严重局限,极难进入主流。当今世界管理学界,只有美欧的管理学才算得上是本土管理学,也就是内生性管理学,非西方国家照搬美欧的理论、概念、方法与工具的管理学,其实质是一种外衍性管理学,并非本土管理学。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这种外衍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知识,与东方的社会、文化、历史、生活、人的心理状况及企业管理实践存在脱节现象。现有的以西方语境为主的管理学难以有效分析东方背景下各类人群的心理与行为,自然更难以有效解决中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我们必须从外衍性管理学向本土化管理学迈进。